找到相关内容175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否定生命吗:印顺法师也谈存在与否定

    :“道德的目的,在于不道德。”这“不道德”,并不是杀人放火等恶行,是说:道德的究竟目的,在使人到达超越一般的道德。佛法说了生死,说无生,也是如此。一般的人生,爱染是他的特性,是不完善的。情本的有情,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自由解脱|《佛法概论》|无生|印顺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3/11040937059.html
  • 禅门十邪论

    以情见刻意破斥者,出语带有恶刺,不能使人安心入道,即入邪破。  九、行恶行破戒体而以为无碍者,常以乱行而显耀自己的道行,不能以慈济而起行,即入邪行。  十、无根而妄施、无机而妄谈、无缘而妄用,自称有...

    净明山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0439802.html
  • 端正的真义——人间佛教经证

    有违   在社会上,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仅管外表装饰得引人入胜,但是满肚子的邪思妄想,贪瞋嫉妒,表现在语言上,两舌、恶口、绮语,表现在行为上,粗暴、恶行、侵犯,「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」,依然属人所厌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345536.html
  • 因果不爽

    种种关系、手段掩盖了恶行,但他绝不可能心安。他费尽心思地掩盖时的痛苦不一定为人所知,他看到王宝森这类的消息见报、听到传言时,紧张、恐惧、不安的心情,我们无法体会。但即使他‘没事’仍然有着汽车、洋房、金钱...

    君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2345900.html
  • 怀业时语——空乐赤电闪烁之光

    ,成苦众生商主我心语。   正法精华即是此善心,世法根本依赖利他行,   无愧谄诳恶行如毒弃,护持高尚善规我心语。   今起我等师徒之会众,依于稀有总集之事业,   怀柔心境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4746182.html
  • 行善的定义

    上的事物,只要具有生命力,那么都有他的心理活动,这个心理活动可以分为纯洁和不纯洁两方面。纯洁的是属於善行,不纯洁的属於恶行。一个人若能具有清净而纯洁的心理活动,他是没有烦恼忧虑的。因为他心里有个善心所...追求的目的,而心无惭愧,不择手段的追求并做出不应该做的事情,这就是恶行。如《金刚经》中所说的,“歌利王为了贪而起憎念,并高举猎刀把释迦牟尼佛分割肢解”,这就证明了歌利王在当时,内心中一点惭愧也没有。然...

    又明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1146227.html
  • 惭 愧

    惭 愧  /明法比丘  惭(hiri)、愧(ottappa)为自己的缺善、或行恶有羞耻之心。即如经上说:“知‘惭’,耻于己阙;知‘愧’,羞为恶行。”(《长阿含经》第2经)惭、愧是保护世间,维护伦理道德的善法,《杂阿含经》第1243经说:“所谓惭、愧,假使世间无此二净法者,世间亦不知有父母、兄弟、姊妹、妻子、宗亲、师长、尊卑之序,颠倒浑乱,如畜生趣。……世间若成就:惭、愧二法者,增长清净道,永闭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0950313.html
  • 无明是智慧

    众生的无明而得智慧。   慧能在讲自性忏时,突出地体现这一超越。他说:“善知识,前念、后念及今念,念念不被愚迷染,从前恶行,一时自性若除,即是忏悔;前念、后念及今念,念念不被愚痴染,除却从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2152661.html
  • “和尚”一词的误读

    可以称为“比丘”,即代佛行法的人。  出家以后,还没有受比丘戒的僧人,在佛教的律制中,称为“沙弥”。“沙弥”也是梵语的音译,意思是勤加策励,息恶行慈。  同僧人交往中,出于对僧人的尊敬,可以称他们为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5953866.html
  • 戒的类别

    本身不是罪恶,但是饮酒容易失去理智,转而犯下杀、盗、淫、妄等恶行,属于遮戒。从性、遮这两种戒,可以看出佛陀制戒所考虑的层面是十分圆融的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5654839.html